浅谈医学高校学生考研策略

摘 要: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医学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和前进,对于医学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井喷式”增长,我们医学生多数会选择考研继续深造。那么如何准备考研呢?如何选择专业呢?复试和调剂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作者总结了“三段”复习周期,“三维”选专业方法,以及“三强”复试调剂要点。

关键词:考研;医学生;选择专业;复试

一、准备考研需要经历的“三段”时期

(一)第一阶段是在校学习三年左右的时间,这是备考复习的基础阶段

考研绝不是“临门一脚”,而是“全场紧逼”。在足球比赛中,决定胜负的是进球数,而在考研中,决定考研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日积月累的沉淀。医学是一门极其严谨的科学,知识体系和架构都是严密而有逻辑的,每个年级学什么,甚至具体到每个学期学什么,都经过数十年的论证。如果下定决心考研就要做好长远的规划,从成为大一新生的那一刻开始就要打好基础。多数医学院校会在一年级开设《系统解剖学》这门课,这是医学的入门基础课,必须要学深学透、牢记识记,做到张口就来、拿笔就写。如果把学医比作建造宝塔,那么解剖就是基础和地基,每盖好一层都是下面一层的顶和上面一层的基,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尤其是考研科目《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更要做到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巩固,经常回顾复习,夯实基础,争取在进入临床实习前能做到融会贯通,为实习阶段的备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第二个阶段是临床实习的为期一年左右的时间,这是备考复习的关键阶段

这一年最重要的是要平衡好实习和考研复习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舍弃实习而一味的追求考研复习。临床医学是一门即学即用的学科,实习是学校理论学习阶段的结束与正式工作之前的一座桥梁,会促进我们对理论知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牢固的掌握,让我们通过更直观地看到临床实际病例的具体临床表现,培养我们的临床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书本上冗长的文字版的叙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考研复试面试的阶段也会遇到导师提问很多临床实习的问题,如果没有认真实习,可能会措手不及,影响复试成绩。在这一年中,最重要的是高效利用时间,复习要见缝插针,充分利用零碎时间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巧用各类app,比如午休时学习“西医综合”app,坐车时进行英语单词打卡学习等。实习下班后,往往特别疲惫,这个时候更要咬牙坚持,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顶住,考研复习比的就是坚毅的品格和执着的定力。

(三)第三个阶段是考研前的最后1到2个月,这是备考复习的冲刺阶段

“编筐窝篓全在收口”,之前所有的努力都需要在这最后1到2个月凝聚升华,开花结果。冲刺期一定要心无旁骛,杜绝一切社交活动,回归教室,把复习过的所有科目纵向穿线,横向拉网,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把以前不会的重点、难点、错点全部找出来,重新强化记忆和理解,把真题再重新梳理,把笔记拿出来再次记忆,把复习科目按照对应的考试时间安排分配,上午西医综合和政治,下午英语,形成记忆习惯,保证自己在这个时间段的学习效率和专注程度。做好考试的一切准备,对于考场环境、考试地点、天气情况等都要做好最后的确认和核实。冲刺期还可以寻求家人、亲戚、朋友、同学的帮助,尽量不牵扯考生自己的精力,做到考前精神全力集中。

二、考研“三维”选专业方法

(一)第一个维度是个人兴趣喜好

选择二级学科的时候,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或者说影响着我们的选择,在社会地位、薪酬福利、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等很多因素中,最重要的还是兴趣和喜好。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很少人选择中途改变专业,从事医疗以外的行业,我们花费比其他4年制专业多1年的时间求学,更希望将来能在临床一线工作,救死扶伤,所以大多数医生的专业是要“从一而终”的。如果被迫选择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那么后果可能会很麻烦,不仅耽误了自己的发展,也有可能对患者带来不利的影响。想象一下,自己的医学职业生涯从事着一个“言不由衷”的专业,恐怕每天从早晨起床那一刻开始就会焦慮和抑郁,长此以往,怕是身体也吃不消。因此,一定要选择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在从医之路上,终身修炼和学习,成为一名好医生。

(二)第二个维度是理论学习感悟

医学生的考研时间是在大五的上学期,学生有四年多的时间来考量最终专业的选择,尤其是三年多的理论学习时间,学生要上40余门的专业主干课、还有大量的考查课、选修课等。在理论学习的时候就要仔细探究,对比各专业的特点、分析各专业的利弊、衡量各专业的发展,遴选出适合自己的几个专业备选。这个过程一定要自己去体会和感受,别人再多的意见和建议,都不及自己慢慢的感悟,一定要为自己负责,未来为患者负责,真正选一个各方面都比较适合,自己又喜欢的专业作为未来的职业方向。

(三)第三个维度是临床实践体会

如果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专业,也不要着急和害怕,因为多数研究生都是在临床实习阶段才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的。毛主席曾教导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进入临床实践,去慢慢摸索,慢慢探寻。也许你曾经喜欢内科类的专业,实习之后发现外科方向更适合你;也许你以前曾梦想会手持“柳叶刀”游刃于肝胆之间,实习之后感觉还是做一名“安静的”医生更好。实习会改变你的很多想法和看法,甚至会颠覆你以前的“职业观”,一般来说,大多数学生都会在临床实习阶段寻觅到适合自己的专业。

三、复试调剂“三强”要点

(一)强化专业技能

在考研复试和调剂的时候,考核专业技能是绕不开和躲不过的。笔试还可以依赖自己考研复习的“老本”,但是面试就要看自己的“功底”了。面试环节考官重点考核的内容多数和实习有关,或者说考察你对知识体系的总体把握和凝练,除非你有强大的整合知识的能力,否则还是多实习为妙。也有一些复试考官喜欢针对你的简历来组织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简历务必要真实可信,千万别出现自己挖的坑填不上的局面。其实,复试相比较于考研初试是更难把握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唯一能做的就是从考研走出考场那一刻开始就要开始投入到复试的准备中。

(二)强化英语科研

英语和科研是复试和调剂的两个“法宝”,这两项都不是短时间能提高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众所周知,研究生阶段最需要的两个技能就是英语能力和科研能力。如果你的英语六级很高,大学期间又做过科研,导师一定会对你“高看一眼”和“厚爱三分”。天津医科大学推免要求六级500分以上,协和推免的要求六级是520分优先,英语好已经成了名校招生的先决条件。导师复试的时候也很看重这两个方面,特别是对于英语的听说能力要求较高,对于很多同学而言,可能英语的读写能力很强,但是缺乏听说能力的锻炼,所以,考生一定要将英语的听说能力纳入到日常生活中来,不仅要夯实英语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要重点对英语的听力、翻译和口语进行训练。此外,还应该对自己所报考专业领域的相关前沿思想和心仪导师的论文著作有所了解和掌握。

(三)强化抗压能力

复试调剂中需要考察学生的能力有很多,比如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领导能力等,但是最普遍、最重要、最直观的却是抗压能力的测试。在作者对大连医科大学2019届考研学生的调研中显示,78.57%的面试考察学生的临场应变和“抗击打”能力,开放式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就看谁能够扛得住,重压之下依然不乱阵脚。抗压能力俨然成了面试老师的“新宠”。因此,大学生涯中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抗压能力,灵活处理问题,不要做一个“书呆子”,要全方面发展自己。

作者简介:芦芸苇(1997.04- ),女,汉族,辽宁辽阳人,本科。

*通讯作者:霍小舟(1983.06- ),男,满族,辽宁丹东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推荐访问:浅谈 高校学生 考研 策略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