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引领方式的创新探究

摘要: 本文从情趣培养、快乐感受、压力驱动、增强自信、延伸思考等方面,结合岩石力学、钢结构等课程对教师引领方式与技巧进行了思考,提出让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高效学习的观点。

Abstract: We research on the way and skill to guide students from temperament and interest training, enjoyable feeling, stress compelling, enhancing self-confidence, extension thinking critically, combined with some subjects such as rock mechanics and steel structure. Then we can come up with the view that students study spontaneously, happily and effectively.

关键词: 兴趣;探究;创新;思考

Key words: interest;exploration;innovation;thinking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1-0245-02

0 引言

教师充满激情地教,学生饶有兴趣地学,师生充分交流、互动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上引领、学生在课上紧随、课后紧追,才能让学习环环相扣。教师教知识、教手段、教方法;给评价、给目标、给动力。学生学知识、学技术、学方法;增兴趣、增信心、增能力。才能让学习自信起来、快乐起来,才能让学习有不竭的动力。为实现上述的目标,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做些尝试:

1 让学习的兴趣不断得到增强

1.1 高度重视绪论课的引领作用 绪论是对一门课的综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课程,一般都对课程充满好奇。教师必须利用好学生的这种心态,在讲清本科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本门课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考核方式方法等。着重讲好本门课能解决的问题、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作用。特别强调某些理论、方法、技术对就业、考研、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从第一节课就对课程有所认知、有所期待。

1.2 坚持不断地提出有待探究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热情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学习的兴趣会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而减退。教师在讲授中除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还应不断本地提出有待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兴趣。

在教学中递进式地提出一系列探究的问题,让学生不断的思考,也能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例如讲岩石的σ-ε关系,要联想低碳钢、铸铁的σ-ε关系,要探究它们的异同,由此探究破坏特征的异同、强度理论的异同、实验方法的异同、计算公式的异同等等。总之,课堂要设置悬念,有时要跳出教材,要引导学生去思考,而不仅仅是背概念、记公式、演习题。

1.3 探究的问题与学生的能力相匹配 探究的问题应该是学生通过努力或得到教师提示后能解决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基础、水平相适应。为此,同一节教学内容,面对二本学生、一本学生、研究生应该提出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教授方式。因为学生的基础不同,难点就不同,课堂的讲授重点就随之不同。故此备课要“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课件、备板书、备待探究的问题”。

探究问题关键是让学生思考、产生联想,达到学以致用,触类旁通的目的。例如,井巷工程课在讲解完用不同段的雷管可以控制炸药的爆破顺序后,做如图1中的探究思考。显然,这一连串的问题告诉学生,知识是触类旁通的。

1.4 从有趣的实例切入 引入新课时从有趣的实例切入,往往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理。本学期给学生搞了一场题为《陷落柱中掘进的问题与对策》的讲座,专业性较强,学生不容易听进去。为增加讲座的吸引力,我先让学生看一段题为《失而复出的湖泊》的视频。讲的是地质作用下是地下溶洞导通,形成地下暗河,使地面的湖泊干枯了。当溶洞塌陷使暗河通道堵塞后,渐渐地地面湖泊又恢复了。学生看后感到新奇、有趣,马上被报告的内容吸引住了。于是,在学生的期待中引出,地下可能有溶洞、可能产生陷落、可能引起岩层错位、造成水患……,陷落柱对掘进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我给大家介绍陷落柱中掘进的问题与对策。

2 让学生不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2.1 在教材的归纳中获得快乐 选适当的章节,让学生自我归纳总结,并条理化地写出(或讲出)若干要点,不仅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能力,也能让学生长生成就感。

2.2 在教材之外的搜集整理中获得快乐 让学生在课外搜集课程的补充材料,既能丰富学习内容,也能感受快乐。例如,讲钢结构,课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搜集屋架、网架、框架的照片,构件试验的视频、典型破坏的模拟动画等等。并在习题课中让同学交流、展示。当然,教师要指导怎样搜集,到那个论坛查找,到那个精品课网站中挑选等等。也要帮助归类,更要鼓励,最好做为平时考核的内容。

2.3 在问题探究中获得快乐 例如,探究学生不记课堂笔记原因。学生能找出如下原因:书上有,所以不用记;能记住所以不用记;从来也没记过,习惯了。教师提出问题:教材外的补充内容不用记吗?教师讲解重点、难点不用记吗?教师帮你总结出学生容易忽略和理解错误的地方不用记吗?教师强调的公式应用条件,各种假说的优缺点不用记吗?课程考核方式、甚至考核重点不用记吗?参考书目、精品课网站、优秀论坛的网址不用记吗?对教材的勘误也不用记吗?你提问有新意或你发现教材的印刷错误,老师要给你平时成绩加分也不记吗?结论不言而喻,课堂笔记是必要的。在探究中讲清了道理,在快乐中接受了老师的观点。

2.4 在才华展示中获得快乐 有的学生总结能力强、有的记忆快、有的观察实验现象敏锐、有的字很漂亮、有联想力强、有的分析条理清楚。发现并在教学中适时地赞扬,给他们展示才华的机会,也能让他们感受到快乐。

3 让学习的信心不断的得到增强

3.1 在自主学习中增强自信 每门课都应精选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学,通过自学让学生达到教师规定要求水准。这不是教学学时紧张使然,而是培养自学能力与学习自信的精心设计。

3.2 在应用创新中增强自信 推荐学生看央视10台《我爱发明》栏目,感受发明创造的魅力。例如,近期介绍了几种新捕鼠器。基本上是利用翻板、滑道、弹簧等构件组合而成,远比学生掌握的机械设计原理简单得多,但我们的学生、甚至许多机械工程师没能发明这些专利,值得深思。其实,发明中不一定有深理论、高技术,却一定要有探索精神、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求新、求变、求不同的意识。例如,讲授边坡稳定时提问,图2的AB边坡可能滑坡,请同学依次提出解决办法,方法不限,但方案不得重复。学生们提出削坡、设置挡土墙、改善土质力学性质、安装锚索、防治雨水侵蚀等等。越往后越难回答,越往后越要有创新、有综合,越思考越有意思。

3.3 在榜样的带动下增强自信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总是介绍科学家、院士、学者,学生们会觉得高不可攀。但介绍他们师哥师姐的成就往往更有兴趣、也更有说服力。所以,时常介绍某某学生工作成绩突出、某某学生事业进步很快、某某学生成了技术权威,(千万不要忘记说明,这和他们在校时打好了基础、养成了习惯、掌握了技能有直接关系),都能使学生从中汲取力量,增加自信。

4 让学习的动力不断的得到强化

青年学生学习压力是有的,但有时不持久,需要教师、家长适时强化。①升学、考证需要学生努力学习。要看到更美的风景,就要争取站得更高。要考研、要专升本、要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你就必须掌握更扎实的理论、更娴熟的实验技能、更敏捷的思维方式。总之,在学习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的,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进取。②就业的压力需要学生努力学习。就我校建筑专业而言,5年前只要你有高职毕业就可以就业了,而现在,你有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也未必和你签约,还要看你是否有四级外语证、职业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证,有些还要考核你读图、绘图、编制技术文件的能力,……总之,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就业竞争力只有努力学习。③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学生努力学习。我国现有“985”大学39所、“211”大学112所,我校是以石油石化见长的二本学校。还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开设该专业的学校(2008年统计数据)有391所。我校土木专业的学苗、师资、教学水平、实验实训条件、社会影响力都没有明显优势,这一点应经常讲,要学生有清醒的认识,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增强竞争力,必须脚踏实地,必须刻苦地学习、高效地学习。

5 让思考在课外不断得到延伸

5.1 思考课程的主线、重点、难点 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师生共同思考课程的主线是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知识以外的收获又是什么?思考的过程,是总结的过程,更是认识升华的过程。

带领学生按概念、公式、原理、典型例题、假说、方案、方法、工艺、设备、甚至错误的案例等不同的层面,反复梳理课程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思维习惯对的过程。

5.2 思考相关资料、信息搜集、检索的方法、途径 “课不能讲满”,即要留有思考的空间。除据教材的内容留出必要的习题外,更要让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检索相关信息。教方法,指途径,然后学生去检索,量不一定大,但这个过程绝不能没有。例如,让土木专业学生下载钢结构精品课主页,到图书馆抄不同版本《钢结构》的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等信息。目的都是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能力。

5.3 思考规范、规程、手册、图册的作用、意义 作为工程师应该学会设计、计算,更应会利用规范、规程、手册、图册,而后者很容易被教师所忽略。

5.4 思考理论、原理应用的条件 初学时,学生容易死记硬背公式,忽视公式应用条件。教师必须加以强调,让学生重视理论、原理应用的条件。例如,简支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M=ql2。其中,q是均布荷载值,l是梁的计算跨度。但计算跨度并非实际跨度,据梁与两端的构造不同,计算长度取值则不同。甚至梁的两端构造不同,简化后梁两端的约束形式也不同,可能是铰接、也可能是固定端。故梁的最大弯矩不一定总是M=ql2,最危险截面也不一定是在跨中,只记公式显然不行。

5.5 思考理论、方法存在的问题、不足 每种假说、理论可能都不完善,要学会对比,了解它们的优缺点。例如岩石力学中介绍了第一强度理论、第二强度理论、第三强度理论、第四强度理论、库伦摩尔强度理论、格里菲斯强度理论。面对这么多的强度理论,一定要了解每种理论的使用条件、优点、不足。否则公式记得再熟、也是无所适从。

参考文献:

[1]彭康清,程强.关于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南昌教育学院学报[J].2010(2).

[2]王芳萍.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学习探讨.现代商贸工业[J].2010(12).

[3]顾志平.新课改背景下实现有效教学的校本管理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1(13).

推荐访问:探究 引领 方式 创新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