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素养及其培养路径

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在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时期经过科学、系统的培养,在不同的时期通过不同的方式对陶冶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不断提升其语文素养的关键。但是,由于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我国学生的语文学习往往只是针对语文核心考察重点进行学习,并没能真正的提升其核心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不管是小学还是初高中,学校为了提升本校的升学率往往对学生的解题技巧和应试技能进行着重培养,虽然学生的语文成绩有可能在这种背景之下得到提升,但是其所体现的往往是学生的答题技巧和语文知识的应试能力,而不能真正的体现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针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较强而语文核心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现状,学校应该从小学、初高中直至大学每个阶段建立起一个相互衔接的、系统完善的语文素养培养机制。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决当前我国不同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关于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对语文素养的相关概念界定及其与语文能力这一概念的主要差别和侧重点进行了分析;其次,本文对当前我国语文教学体系中关于针对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基于现代教育体系的时代背景之下对如何进一步创新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路径提出政策建议。

1 语文素养相关概念界定

“语文素养”一词的核心概念在于“素养”,“素养”一词主要注重的是学习者如何通过长时间不间断、持续的学习从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内在的教育想要达到的一种综合目的。“素养”一词相较于“能力”来说,其所涵盖的内容和范围更加广泛,且是相较于能力更难达到的一种状态。能力的提升是通过一种方法、方式的反复练习所达到的一种处理事务的一种方法,而素养的提升则需要通过多维度的学习、熏陶才能达到的一种水平,其重要的是需要从自身去努力、去提升其内在的涵养。

“语文素养”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教育部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在该“大纲”中,语文素养”这一概念主要强调的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式在学生掌握语文基本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基础之上从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由“语文素养”的概念界定可以看出,其除了注重学生语文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之外,还要求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和学习语文,使其审美、情感和思想都可以得到一个质的提升。学生需要在通过不间断的、连续的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主动的从家庭、社会中汲取语文知识的学习和采纳,自觉、主动地建立一个良好的语文素养的熏陶环境。

“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和落实是对以往语文教学提出的以培养学生 “语文能力”为教学目标的变革,“素养”这一概念相较于“能力”来说所涵盖的内容和范围更加广阔,其所需要向学生传递的观念和能力也越来越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阅读能力以及日常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其所强调的是一种运用的实践能力。而“素养”一词则强调的是一种通过多年的积累而达到的一种情感上的流露和语文能力的运用。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目标由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到综合提升学生“语文涵养”的转变不断,要求学生变革教学范式,从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对语文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需要帮助学生在校外的环境中建立一个良好的语文氛围。

通过对语文教学目标中由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到综合提升学生“语文涵养”的转变过程以及其各自所涵括的内容进行分析可知,语文素养相较于语文能力来说是一种本质上的变革和提升。由于综合涵养的提升需要学生通过长时间不间断、持续的学习从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内在的状态,这也就要求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经过小学、初高中以及大学等学习阶段通过不同的方法在提升其语文能力的同时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系统的培养和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培养学生自身体会语文魅力以及感受语文内在的能力,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提升其对语文科目的感知能力和兴趣。

2 语文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目标而言,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相关概念的提出相对较晚,导致语文素养的很细培养机制在语文的教育和教学体系中的方法和相关教育机制建设尚不健全,除此之外,我国现在的整体教育环境是一种强调应试教育的时代,虽然已经提出了学生的语文教育要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目标,但是基于应试教育的整体背景,导致我国不同阶段的学校老师教学过程中并不重视如何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语文涵养,导致我国学生的语文涵养参差不齐且整体水平不高。当前,我国学校在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1)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在语文课程设置安排上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当前,由于我国在教育体系中采用的是应试教育,虽然已经提出来了素质教育,但是不同阶段的学校在进行学生培养过程中为了能够提升升学率往往只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不足导致学生往往掌握和具备了解答语文问题技巧的能力而没有从内在提升对于语文的内在思想感知能力以及体会作者情感的体会能力。如当前我国教育体制中的小升初、中考以及高考在进行学生语文测试时虽然提出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其在真正从应试过程中所考察的往往是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阅读的理解能力,这里测试所体现的语文能力而这些往往是通过一定方法和技巧的掌握进行提升的,对其语文综合素养的考察却不能够得到体现。因此,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变革当前的应试教育的学生选拔方式,从多个渠道对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进行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的科学测试,以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

(2)学校在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路径较为单一,导致学生语文素养提升路径和渠道较少。当前,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基本的语文课程设置以及相关课外作业的布置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进行培养。这就导致学校的语文老师为了能够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应对考试考点将大部分课程和时间设定成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不是语文素养的培养。学校老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唯一渠道是通过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提升,但是在时间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为了能够充分应对自身的应试能力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语文技巧和方法的学习,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扩展自己的阅读量。这就导致学校课程设置以及学生课外时间两个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渠道都被限制,单一的渠道成为阻碍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主要因素。因此,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需要老师在语文的课程安排上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倾斜,学生在进行课外时间应通过增加阅读量以及其他實践方式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3)学校尚未建立系统科学的语文素养培养机制。语文素养的培养机制需要通过构建一套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四个学习阶段相衔接的系统科学的课程设置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机制。但是,由于当前我国应试教育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的语文素养培养机制尚不健全。如,在小学阶段,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往往是以汉字的识别以及组词造句为主要的培养目标,通过相关课程设置使得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对常用的汉字进行识别和书写,对常用的遣词造句进行训练和培养,再次基础之上只对少量的古诗词进行教学,这就导致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停留在了一个较为初级的阶段。在初、高中阶段,为了应对中考和高考,语文老师在课程设置中主要提升的是学生的语文应试能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大学阶段,除了少数的学科和专门的文学专业,例如理工科等相关专业取缔了语文课程的设置,这就导致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大学阶段进入了一个断层。

3 语文素养提升的有效举措

通过对语文素养相关概念的界定和对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加强:

(1)学校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虽然当前的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学校应当充分重视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以此推进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学校应从教师的课程安排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两个方面提升对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一方面,语文教师在进行课程安排的时候需要在学生语文基本能力、运用方法技巧的基础之上侧重对语文素养培养的课时安排;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外时间应在保证学业课时完成的基础之上增加课外阅读量,深入的感受和体会语言的魅力,从而提升自身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运用能力。

(2)拓宽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渠道。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看出,“语文素养”一词相较于“语文能力”来说,其所涵盖的内容和范围更加广泛,且是相较于能力更难达到的一种状态。能力的提升是通过一种方法、方式的反复练习所达到的一种处理事务的一种方法,而素养的提升则需要通过多维度的学习、熏陶才能达到的一种水平,其重要的是需要从自身去努力、去提升其内在的涵养。由此可见,语文素养的提升并不是通过课堂的教育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综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学校通过设置阅读课以及读书课等相关形式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在课外通过参加相关的语文竞赛、观看相关节目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家庭,家长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在社会上,社会应该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通过树立一个浓厚的语文学习社会风气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需要通过“课堂教育—家庭熏陶—社会影响”三个维度的综合影响。

(3)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相互衔接的系统的、科学的语文素养培养机制。例如,在小学阶段,不断提升学生的识字、写字以及简单的语言组织能力,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向小学生灌输其传统的、精华的古诗词以培养其对语文的兴趣,让其慢慢体会语文的魅力;在初高中阶段,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以及语文的运用能力,在提升其语文应试能力的同时,重视该阶段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并且通过增加学生阅读量、扩大学生语文阅读面的方式提升学生对语文的了解广度与深度,多措并举提升该阶段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大学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在一定程度来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在这个阶段,学校应该通过开展专家讲座等相关形式提升学生对古、现代文学的学习意识,大学生通过主动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讲座,提升自身对该文学领域的理解。

4 结论

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接受度和接受能力不同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式,在不断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构建一个以不同阶段学生学习能力为基础的系统的培养机制。,要推动学生培养自身主动对语文的学习意识,使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語文素养。

推荐访问:浅析 素养 路径 语文 培养